close

當我第一次見到聖母院外觀時,總覺得哪裏怪怪的,好像是鐘塔不對勁,又好像沒哪裏不對,說不出來,內部參觀出來以後再次回顧,終於知道:我印象中的鐘塔應該是個長方形頂端加上三角形,長方形的部分加個大時鐘,簡而言之,像大笨鐘就是了。不過聖母院不是這樣的,就是兩個長方體站在大門兩側而已。


當我沿著聖母院旁的塞納河踱步至後方庭院時,陽光終於露臉了,空氣中還有點霧霧的。

綠色的草地上長著多肉植物,冒出來一朵小小菇,清新可愛。 




側邊與後方的建築則是呈現與正面稍有不同的風格,跟純然向天際攀高以求與神接近的哥德式建築感覺上不是完全相仿。原來是因為聖母院的起造與完工,歷時長達兩百多年。在這期間工匠受時間的影響,建構出的風格已非全然哥德式的建築了,因此說聖母院有著混搭建築風格,一點也不為過。而原來兩個鐘塔的尖頂也因工程難度太高遲遲未進行。






斜側的建物面是最美的,由塞納河對岸照向聖母院,是許多明信片的取景角度。不過我還捨不得走過去,而且,我被那些長相怪異、半獸半鬼造型的排水口迷住了:牠們一隻隻向外挺出,面貌醜陋,神態猙獰,非常符合我心中鐘樓怪人居住的環境。抬頭上望,鐘樓怪人,你睡醒了沒?要出來了嗎?





後方東側半圓形的建築猜想是望彌撒的講壇,外側巨大飛扶壁的設計,搭配著玫瑰窗,讓整個半圓體增加了複雜的美感,這是我覺得整個聖母院最漂亮的部份,就算一點也不懂建築的平凡人如我,也能靜靜看著它,合諧又有秩序,讓中世紀的美麗吞噬著時間,這就是自助旅行的樂趣之一,想待多久就待多久。








整個若望23世紀念廣場的庭院因為冬季而呈現非常蕭瑟的狀態,沒有花的生長就算了,連樹枝都是光禿禿的沒有葉子,感覺好孤單也好索然。一陣風吹來,樹枝就隨風唏唏逤逤的搖曳著發出聲音,告訴你冬天的涵義。幾度試著將自己攝進畫面,但寒冷的氣溫讓我的手抖到不行,始終照不好,這時終於喟然,希望有個旅伴~~算了,還是帶腳架實際些。 



其實,四季分明的國家自有四季的風情,當陽光破雲而出、照在那一片樹梢間,孤獨感就出現了。兩者是相衝突的意象,陽光是溫暖的、枯枝卻是寒冷的;陽光是溫柔的,枯枝是堅硬的;陽光是夏的代表、枯枝是冬的代表。體會過寒冷的冬季,才能欣賞與感恩夏季的舒暢,在聖母院的庭院中,我恣意享受著寒冷冬季裡強烈的自我存在感,印證當年文學與美感課程裡,彷彿了解、卻無法深刻的意象,有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中出現的枯槁,原來我愛那首詩的原因,並不是因為那詩中可清晰描繪的畫面,而是那種孤獨感。學文的我真是浪漫到無藥可救,有時常這麼覺得。

如果要坐水上巴士(有人叫它蒼蠅船,這個名字真是很糟糕啊~)遊塞納河,來一趟水上之旅,可以跨越橫過塞納河的橋樑,聖母院站就在此處。冬天比較晚才開始營業,我只好邁向西堤島後方的聖路易斯島,去尋找書上的冰淇淋店,希望它是營業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herine M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